遙感衛星技術在秸稈焚燒監測中起到很大的作用
點擊次數:1157 更新時間:2018-09-19
秋季秸稈產生量大,一旦大面積焚燒秸稈與天氣疊加,很容易造成大范圍長時間的霧霾天氣。遙感衛星監測揭示了污染物對空氣質量的影響,并提出秸稈焚燒造成空氣污染的防治對策,對環境的提升很有幫助。
遙感技術于20世紀60年代興起,憑借獲取信息范圍廣、實時且成圖迅速的優勢,在農林業、海洋、地質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。現階段,在
秸稈焚燒監測方面,衛星遙感技術發揮著重要作用,通過獲取的遙感影像對熱異常源及焚燒火點進行識別提取,并逐步取代地面監測的傳統方式,為監測秸稈焚燒提供支持。
衛星遙感技術不受區域尺度限制,不僅能監視區域火情火勢,還能動態監測全國尺度焚燒狀況。在秸稈焚燒監測過程中,焚燒火點分布的不確定性以及云層覆蓋時有存在,因此,對遙感衛星空間、時間及光譜分辨率等性能指標有著較高要求。
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MODIS是Terra和Aqua衛星上裝載的傳感器,組成部件有橫向掃描鏡、光收集器件、一組線性探測器陣列和位于4個焦平面上的光譜干涉濾色鏡,空間分辨率為250 m,在0.4~14.5 μm之間有36個觀測通道,其多通道數據可為分析火勢分布、煙云走向、火燒趨勢提供基礎支持[3]。MODIS具有對高溫敏感的第7波段,可使火點監測精度得到提高,是
秸稈焚燒監測的主要數據源。中國以MODIS作為數據源監測秸稈焚燒火點的研究相對較早。利用MODIS數據分別對森林火點、秸稈焚燒火點進行識別監測,驗證了MODIS數據用于火點監測的可行性,表明火點監測中閾值確定與地區背景具有一定關系。